放松灵活外汇管理十年变革之律

放松、灵活:外汇管理十年变革之律

日前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125”计划》提出,要依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动人民币汇率构成机制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1篮子货币进行调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公道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为我国外汇管理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回望过去,自200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动,中国的外汇管理已产生了剧变。回首十年,中国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新一轮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对外汇的管理也变得更加灵活,对外汇的管理出现逐步放松的趋势。  汇率市场化稳步推动  早在1996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常常账户可自由兑换,实现投资者换汇的便利性,减少交易费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  在总结外汇管理经验及符合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情势的条件下,中国在2005年又一次对外汇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  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实现了从人民币只盯美元单一货币的汇率机制到盯住1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的转变,并且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为上下浮动0.3;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扩大到3。  这些措施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运用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实现人民币与世界经济环境的适应,避免由于参照物过少而导致的人民币行动缓慢或片面地下落了人民币的行为能力,同时在人民币市场化推动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这次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加强,外汇市场变得更加完善,推动了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从“宽进严出”到“均衡管理”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集中结售汇制度,要求国内出口企业,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存外,必须将出口换来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这1制度虽然适应了当时我国外汇稀缺的客观条件,也促进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但随着目前我国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央行不断买入外汇,给国内经济带来了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此,外汇管理也要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而在过去的十年里,外汇局不断简化中国企业和个人申请海外直接投资的审批进程,取消了企业必须将外汇收入出售给指定机构的规定。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资本和贸易的活动,深化市场经济。也适应了随着企业和个人的跨境收支的增长,跨境资本活动的范围和情势不断变化和调解的需要。  从“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  截至2011年底,中国具有近3.4万亿美元储备,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与其他发达债权大国的性质不同,我国的债权性质是典型的“官方债权国”,即对外投资是以储备资产或官方贷款为主要情势。  官方债权大国带来了非常大的集中风险管理问题。不断积累以国际性货币为主的外国活动债权,所产生的货币不平衡将使国内金融市场  的投资组合难以实现均衡,也使得货币管理部门对货币和流动性的管理变得越发困难。  为了提高境内机构外汇资金使用效率,外汇局允许在部分地区展开政策试点,允许境内机构将具有真实、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汇白癜风正规医院保存境外。  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在逐步放松对结售汇强制要求的同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政策手段,这表明,我国在政策上已逐步向“藏汇于民”进行引导。  而出口收汇保存境外不但意味着将提高境内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减缓外汇储备激增压力,理顺人民币境外流通障碍,而且意味着我国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我国正在探索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战略路径转变。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速有所放缓,而同期外汇存款快速增长,外汇配置逐渐由政府下移到私人部门,藏汇于民特点日益明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kmu.com/bfbz/83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