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当前猪禽疾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及

规模养殖是农村中一条致富大道,猪禽由农家散养发展到规模饲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和促进了我市猪禽养殖科学的进步,疾病防制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疾病问题仍十分突出。为了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障养殖业的顺利发展,现将当前猪禽疾病发生的主要特点浅析如下:

1当前猪禽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

1.1疾病种类明显增多

近10年来新出现了30多种传染病,其中禽病13种,猪病7种,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禽的J-亚群禽白血病、番鸭细小病毒病等。由于饲养模式、环境条件不良和管理落后,也增加了许多新病,如猪和鸡的咬(啄)癖、应激综合征、鸡腹水病和呼吸道综合征等。

1.2多病原混合感染显著增加

当前的许多畜禽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且难以控制其中病原体感染的有多种细菌相加,或多种病毒相加,或多种细菌和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更使病情加重。

1.3呼吸道综合征日益突出

从近几年病、死猪的剖检中可以看出,90%以上猪的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哺乳猪和育成猪尤为严重。它们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明显受阻,治疗效果不好,可常年不断发病成批死亡,这种疾病已被学者所公认,命名为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该病发生给许多病原体的侵入打开了门户。禽的呼吸系统疾病有24种之多,学者也提出了呼吸道综合征的观点,这些呼吸系统疾病在养禽业中危害十分严重。

1.4影响繁殖的综合征普遍存在

猪的繁殖障碍综合征(SMEDI)在国内存在极为普遍,目前己证实与此综合征有关的病原体有3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在我市造成此综合征的原因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衣原体感染和繁殖障碍性猪瘟等所占比例较高。产蛋禽类的繁殖障碍以产蛋下降,不出现产蛋高峰,产薄壳蛋、畸形蛋等为主要表现,引起禽产蛋下降综合征的主要疾病有非典型性新城疫、减蛋综合征(EDS-7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1.5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病的主体

目前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仍缺乏确切有效的药物,而且大多还未研制出相应可靠的疫苗用于免疫,所以对病毒病的防治手段显得无力,而近一二十年新增加的传染病又大多是病毒性疾病,这就使病毒病危害更为突出。如近几年发生的由圆环病毒II型引起的断奶后仔猪衰弱综合征(PMWS)及一些相关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危害巨大。

1.6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深重

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的直接危害之外,更重要的是造成免疫抑制,使低致病性的病原体引起多种疾病综合征发生,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还造成对疫苗接种反应增强、副作用加大,或使免疫失败。免疫抑制性病的危害对畜禽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

1.7非典型性疾病增多

一是非典型性疾病的种类增多,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很高,往往给诊断与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是由于疫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常发生变异,有些病原毒力出现减弱,加上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症状和病理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发生非典型感染和发病,使某些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二是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仍常出现免疫失败,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都有存在超强毒株的报道。对于控制超强毒株感染,除提高改进疫苗免疫质量外,应着重考虑减少环境污染,加强消毒措施,采用全进全出制的生产管理等。

1.8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鸡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支原体病、小鸭传染性浆膜炎、鸡球虫病和鸡住白细胞虫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滥用抗菌药物,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一些条件性传染病已变为非条件性传染病,这种情况,近年来日趋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如大肠杆菌病,病原是大肠埃希氏菌,长期以来,此菌一直被看作是寄居肠道内的正常菌,至多是一种条件性致菌。现在发现,它也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此病传染途径,传统观念认为是消化道,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很多情况呼吸道也可感染,近年来又发现“脑型”大肠杆菌病例。

2主要原因

2.1病毒性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很明显新病的产生,就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或者某些病原体发生变异,如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鸭病肝等就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这样,原来有效的疫苗,现在变得无效或效果不佳。

2.2细菌性病原体其耐药体不断产生。这种情况,近年来确实相当普遍,而且十分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与不少养殖户滥用抗菌药物关系极大。此外,不少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也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再有长期使用抗菌素,会使畜禽的免疫力大为削弱,并且使动物体内成为一个有高浓度药物成分的环境,病原体在那里生存,因受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繁衍成新的病原体。由于细菌的抗药性的产生及新的病原体的出现,故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过去用之有效的药物,现在用之不灵了。

2.3缺乏综合性的防疫措施。不少养殖户有一种片面思想,认为只要进行预防接种,就万事大吉,对其防疫措施则很不注意,特别是对于猪禽场、猪禽舍、猪禽身等消毒工作更不重视。其实消毒工作,在某种场合下,比接种疫苗更加重要,众所周知,经过饲养多年的殖场,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有的甚至很严重。

3主要对策

3.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的防疫卫生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使养殖业继续稳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

3.2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猪禽防疫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首先应该明确,猪禽防疫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故猪禽防疫的着眼点应该使整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为此,某些情况下,淘汰一些残次病猪禽,消除隐患是值得的。再有,当疫病发生时,一般情况下应进行紧急接种,尽管紧急接种,有时可能会加速一些危重病例的死亡,但能及时挽救未感染得病的大多数,是非常值得的。

3.3必须高度重视消毒尤其带猪禽消毒工作。消毒是控制猪禽疫病的重要措施,严格的消毒甚至比打预防针更重要。此外,应经常带猪禽消毒,带猪禽消毒是一项先进的新技术,此法消毒,既能直接杀死除藏于猪禽舍内环境,包括空气内的病原微生物,又能杀灭猪禽体表、呼吸道浅表滞留的病原体。还能沉降猪禽舍的粉尘,净化空气,防暑降温,从而给猪禽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既有利于防病治病,又有利于猪禽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饲养员的身体健康。

来源:福建省第四届猪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专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kmu.com/jbzl/229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