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者最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的症状。还有人发生脱水、休克、昏迷。最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食物中毒常见的“罪魁祸首”1
野菜
春季各种野菜生长旺盛,不少人喜欢到郊外摘野菜吃。在野菜采摘时,要注重新鲜,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千万不采、不吃,烹制野菜前也要清洗干净。
新闻事件
今年4月,福建的一家三口误将葫蔓藤当成普通的野菜挖来食用,结果全部食物中毒,经抢救父子二人得以脱险,而母亲却抢救无效身亡。
2
毒蘑菇
春季是毒蘑菇生长旺盛,引起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一些毒蘑菇与食用菇长相十分相似,仅凭肉眼难以鉴别,容易因误食而造成食物中毒。市民不要轻信所谓的“民间偏方”来辨别蘑菇是否有毒,误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在采食野生菌务必谨慎小心。
新闻事件
去年,新闻频道报道过辽宁省多地密集出现市民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据不完全统计,当月,仅大连、丹东、抚顺、辽阳四地,就发生了“毒蘑菇”中毒事件12起,中毒42人,其中,5人死亡。食用毒蘑菇轻则出现呕吐腹泻,严重可能出现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情况。
3
未煮熟芸豆、豆浆等
豆类植物中含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剂、皂素、植酸等,在未煮熟煮透的情况下,毒素可进入人体,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中毒症状。烹饪芸豆、蚕豆和豆浆等,一定要彻底煮熟煮透。
新闻事件
去年,青岛的秦女士晚饭后,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经急救人员分析,很可能是因为食用了没有炒熟的芸豆。其中的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具有凝血作用,在没有完全炒熟的情况下,有毒成分就不会被彻底分解,吃下会引起不良反应。
4
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里含有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有毒的秋水仙碱。建议在食用鲜黄花菜时,先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吃时用沸水焯的时间稍长一些。长时间干制也可破坏秋水仙碱。
新闻事件
去年4月,贵阳的一对夫妻购买了一些新鲜黄花菜,放入锅中随便煮了一下,便拌入稀饭食用,结果不到一小时,两人相继出现呕吐、腹泻不止的症状。
5
发芽或青皮土豆
土豆中的龙葵素通常在土豆发芽或变绿后大量增加,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素含量高。土豆应存放在通风处,已经发芽、变绿的土豆不宜再食用。
新闻事件
去年,安徽的刘先生在超市里购买了4斤土豆,一家人在食用后,相继出现了乏力、发烧等症状,刘先生15岁的儿子严重到入院治疗三天。经过医生诊断,孩子的病因为食源性发芽马铃薯中毒。
6
去年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
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酸菜和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食用颜色过深、已变质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7
冷冻海产品
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如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所含的蛋白质就会分解,并且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恶臭素等有毒害的物质。而且这些有毒害的物质,加热煮、熬并不能彻底破坏其毒性。
8
霉变甘蔗
“清明蔗毒过蛇”!春季气温逐渐回暖,空气潮湿,甘蔗糖分含量很高,收割以后经过长途运输,储存时间过长,就非常容易霉变。霉变甘蔗会产生节菱孢霉菌,节菱孢霉菌产生的三硝基丙酸,被人食用后会导致丙酸中毒。一般情况下,霉变最早是从芯开始的,红心甘蔗就是霉变现象。
新闻事件
今年3月,山东一名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脑炎,但是治疗后没有好转。随后转医院,医生了解到,发病前男孩曾吃过甘蔗,经过检查发现为甘蔗中毒。
9
未成熟的西红柿
未成熟的青西红柿含有毒性物质、叫龙葵素,食用这种还未成熟的青色西红柿,口腔有苦涩感,吃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生吃危险性更大。不过,也有成熟之后也是青色的西红柿品种。
10
腐烂的生姜
老话说“烂姜不烂味儿”,但其实,生姜腐烂后会产生有害物质“黄樟素”,会诱发食道癌、肝癌等。专家建议,不要将生姜放在保鲜袋内储存,最好是用报纸包起来放在阴凉处。
食物中毒怎么办饮水
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催吐
如进食的时间在一至两小时前,可人为帮助催吐,尽快排出毒物。
导泻
食物中毒后时间已超过两小时,但精神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ml加水ml,稀释后一次服下。
保留食物样本
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及时保存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医院进行检测,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1、做好餐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2、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注意洗手;
3、要尽量少到不卫生的街头大排档或证照不全的小餐馆就餐;
4、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购买生肉时,要注意识别有无检疫部门的检疫图章;
6、隔夜、隔餐食品应低温储藏,再食用前要充分加热,提倡“现买、现做、现吃”。
部分来源:新闻夜航央视新闻
编辑:孙小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